學校以科學研究為強校之本,不斷推動科學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發展。近年來,在平臺建設、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和重大科研獎項等方面均獲得了長足發展,科學研究綜合水平和影響力顯著增強。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形成了以歷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生物學、生態學等優勢學科領域。細胞生物學、生態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無機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教育、農村教育、東亞史學、世界上古和中古史專業已處于國內領先、國際上有影響的地位。學?,F建有部級以上科研基地18所,其中國家工程實驗室1所,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所,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所、工程研究中心2所;承擔了一批國家級高層次科研項目,涵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等;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一批高質量科技成果并得到同行專家的認可,國家級科技獎勵取得接連突破,2012年、2014年、2015年和2019年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在國家安全與外交、教育機制與體制改革、國土資源規劃、糧食安全、環境保護、師德建設等領域持續發揮智庫作用,多篇研究咨詢報告獲得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并轉化為國家有關政策文件。
科研項目2835項
科研經費98107余萬元
CSSCI以上級別論文6300余篇
SCI論文3536篇
省部級獎勵48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