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畢業生以“信念堅實、學識扎實、為人樸實、作風踏實”的“四實品格”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在基礎教育界享有較高聲譽,就業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
學校秉承“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定位,東北師范大學畢業生就業去向以教育行業為主,其中80%以上的畢業生在教育行業就業,基礎教育單位就業比例最高,此外在公共管理、金融、IT、制造等行業就業人數較多。
畢業生就業區域分布:
東北師范大學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部屬師范大學,每年約有近40%的畢業生在東北地區就業,為東北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較大貢獻;另外,近30%的畢業生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和沿海地區就業。
畢業生就業結構分布:
東北師范大學90%的畢業生在城市就業,其中近50%集中在省會城市和經濟發達城市;本科畢業生升學比例較高,每年有近30%的畢業生升學,升學高校主要集中在“雙一流”建設高校,占升學高校的95%以上。
多年來,東北師大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畢業生就業始終保持良好態勢,就業工作受到學生、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好評,被媒體譽為“東師現象”。2004年,學校就業工作受到國務院表彰,是全國受此表彰的四所高校之一,2012年,學校再次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就業創業先進工作單位”,成為國務院兩次表彰均榜上有名的兩所高校之一;2009年,學校就業中心被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是全國獲獎的兩個高校就業中心之一;2010年,學校成為首批“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是獲此榮譽的惟一部屬師范大學;2015年,學校獲評首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2018年,就業中心黨支部獲評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2021年,學校當選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教育行業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2022年,學校作為唯一高校代表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作經驗交流發言,獲批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16次報道東北師大就業工作,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多次報道了學校就業工作,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批示:將東北師大經驗介紹給全國高校。
1997年,學校在全國獨創性地提出并實踐了“三個三分之一”的工作模式,即各用三分之一時間做好畢業生行政管理工作,就業指導工作和就業市場開拓工作。2001年,隨著全國高校開始大規模擴招,學校提出了“內合外聯”就業工作模式:“內合”東北高師院校,形成區域和規模優勢,“外聯”用人單位,建設畢業生就業基地。學校持續開展大學生就業市場調研,累計走訪全國31個省、290個城市、2萬余家用人單位。2009年,學校獲批承建“全國教育人才專業市場”,成為教育部在全國設立的第一家行業性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2015年,學校又獨家承辦教育部“全國高校畢業生教育人才招聘會”,彰顯了學校在全國教育人才市場的“首席品牌”地位。
學校就業工作一直秉承信息創造競爭力的服務理念,就業信息工作在全國始終處于領跑地位。2007年,學校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網上做市場”的理念,全力推進網上教育人才大市場建設。2008年,在全國率先建成移動就業網,使畢業生完全擺脫獲取就業信息的時空限制。2009年,推出視頻就業服務,建設全國一流的視頻洽談室。2013年,開發全國首個在就業領域開通的智能化微信服務平臺“東師微就業”和移動就業公共服務平臺“東師求職寶”,被《光明日報》等媒體報道稱為開啟就業“微時代”。2019年,啟動東師就業大腦項目,實現智能網絡簽約、信息智能匹配等智能化服務。從2009年開始,學校連續12年承辦“全國教育系統高校畢業生網上招聘活動”。
學校構建了獨特的體驗式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研究生就業指導》等選修課程,編輯出版了《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十三講》《百名校長談就業》《百名畢業生談就業》等多本職業生涯案例教材;根據不同群體、不同意向、不同時段需求,常年舉辦各類就業指導活動;學校將就業當作一門學問,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就業研究。近年來,學校承擔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規劃課題等國家及省部課題70余項,發表CSSCI以上級別就業創業研究論文200多篇;連續6年發布《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成為全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權威監測中心和信息發布中心;在國內率先提出構建“廣譜式”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體系,出版了導論、通論、概論和史論系列專著20余部;編撰出版2輯共12部創新創業教育譯叢,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前沿性理論支撐和國際視野;多篇咨詢報告被國家、省政府相關部門采納。